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3 16:06:58
选择字号:
新研究开辟克罗恩病用药治疗新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研究员洪洁团队及合作者首次阐明,以普拉梭菌为代表的肠道微生物驱动的L-鸟氨酸生物合成可显著增强乌司奴单抗的临床疗效,为克罗恩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也开辟了乌司奴单抗联合用药治疗的新方向。2月19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代谢》。

克罗恩病是一种诱因不明、影响整个消化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能导致肠道狭窄、穿孔等症状,有高危复发倾向。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复杂的代谢活动与宿主建立动态共生关系,调节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进程。

研究团队对85名接受乌司奴单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进行了粪便微生物群分析,发现获得临床缓解的病人体内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多种有益菌群显著升高,并且与炎症指标显著相关。

多组学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驱动合成的L-鸟氨酸展现出与乌司奴单抗较好的协同抗炎能力,该结果在多种肠炎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机制研究表明,L-鸟氨酸可以结合Th17细胞中的EGR1转录因子,进而抑制其对IL-12RB1受体基因的转录激活,阻断IL-23/IL-12RB1/TYK2/STAT3信号级联反应,削弱Th17细胞的促炎活性。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试验,发现乌司奴单抗耐药的克罗恩病患者,联合使用乌司奴单抗及L-鸟氨酸治疗后,其HBI评分和钙卫蛋白水平减低,内镜缓解率和组织学评分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乌司奴单抗联合L-鸟氨酸有可能为克罗恩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对于乌司奴治疗耐药的患者,该联合方案有可能为其恢复疗效提供新的希望。

研究图示。图片来源于《细胞代谢》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5.01.00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email protected]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