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遥感研究团队在已研发的集成面向对象和分层决策树湿地遥感精准分类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分析5.3万余景Landsat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构建了30米空间分辨率的中国国家尺度湿地空间分布数据集。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据介绍,数据集由3个湿地一级类、14个湿地二级类组成,包括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共6期数据,深入挖掘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在大尺度和长时序湿地分类方面的应用优势,是当前中国国家尺度时间序列最长、数据一致性最好的湿地精细分类数据产品,各期数据制图总体精度均在90%以上。
基于该数据集,研究人员从多尺度详细解析了过去40年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中国湿地总面积在2015年之前大幅萎缩、在2015~2020年期间略有回升的变化趋势,并指出过去40年间中国湿地总面积净减少了6.09万平方千米,相对损失率为12%。
研究发现,尽管湿地总面积变化相对较小,但不同类型湿地变化特征的时空异质性明显;中国自然湿地显著减少,而人工湿地显著增加;考虑到湿地类型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能力的差异,湿地的隐性损失应得到广泛关注。人工湿地的大面积增加约抵消了自然湿地的损失,抵消量为1.56万平方千米;地表水体面积的增加量为1.40万平方千米,掩盖了沼泽湿地的剧烈损失特征。具有重要生态系统功能的草本沼泽仍呈现持续损失的趋势,40年间净损失了31%。
该研究对于中国国家尺度的湿地科学研究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湿地适应性保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国际湿地公约、联合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全球性公约的落实与评估等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12.01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