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一个美国飞行员和一个日本海军上校被困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在战场上互相杀死对方当是生存之道,但在荒岛上还是要彼此依靠对方、互相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 电影《决斗太平洋》剧情
生物有机体的利他行为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难以解释的现象之一。“合作行为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研究者。Science杂志在其125周年特刊中亦把该问题列入了125个重要科学问题的前25个。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在面对大自然的威胁时(如疾病、地震、洪水、野兽等),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弱小且无助的,而个体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则大大增加了个体生存的概率。正如《决斗太平洋》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由此产生的互助行为甚至可见于原本敌对的个体之间。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对弱势情境的适应性反应很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2008年的汶川地震无疑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据报道,由于地震损坏了大片竹林,甚至连大熊猫都不得不节食。这就使得地震灾区人民处于明显弱势。这一事实尽管悲恸,却给予研究人员在现实世界中验证其假设的一次机会。
在汶川地震发生1个月(2008年6月至7月)、4个月(2008年9月至10月)和11个月(2009年4月至5月)后,研究人员分三次调查了灾区(四川、甘肃)和非灾区(河北、北京、福建)近8500名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三次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居住地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从非受灾、轻度受灾、中度受灾、到重度受灾),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均随之增加。这表明,弱势程度越高,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地震造成的弱势逐渐减缓,居民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随之降低。
有意思的是,将唐山地区居民的数据与其它非灾区居民的数据作对比,研究人员发现,20年前发生大地震的唐山地区居民比其他非灾区(如福建、北京)的居民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这一发现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报道相符。据报道,汶川地震最大的一笔私人捐款来自于唐山地震的一个孤儿。而唐山,也是全中国为汶川地震捐款最多的城市。这亦表明,大地震所产生的弱势效应可以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些发现均支持了弱势会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假说。研究人员认为,现有的研究多针对利他行为的对象特征,如亲人、组内成员或有可能带来互惠的人,等等。这虽然重要,但深究亲社会行为的起源,首要问题是决定是否作为(to do or not to do),然后才是确定合作的对象。该研究将弱势视为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始因,冀其发现能增进我们对于亲社会行为起源的理解。
该研究受张侃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KKCX1-YW-05)的资助。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在《进化与人类行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期刊(2009 Ranking: Social Sciences, Biomedical 2/33 = 6.06%; 2009 Impact Factor: 3.594):Rao, L-L., Han, R., Ren, X.-P., Bai, X.-W., Zheng, R., Liu, H., Wang, Z.-J., Li, J.-Z., Zhang, K., & Li, S. (on line). Disadvantag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The effect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饶俪琳)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