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物物理学教授郑岗博士领衔的医学研究团队,成功地将用于诊断成像的微泡转变成可困守在肿瘤内的纳米粒子,从而为输送靶向药物载荷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的此项成果,描述了郑岗团队如何使用自然存在的可用于光合作用的卟啉创建出一种新型微泡。在临床前试验中,研究小组利用低频超声波爆裂含有微泡的卟啉,观察到微泡分裂成了纳米粒子。最重要的是,这些纳米粒子可停留在肿瘤内且可用成像技术进行跟踪。
郑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此项工作提供的第一手证据表明,微泡在超声波的谐振下可爆裂成5纳米至500纳米的粒子,同时还可保留其固有的成像性能。研究确定的一种将纳米粒子输送到肿瘤的新机制,或能克服癌症纳米技术高通透性和滞留(EPR)效应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研究还证明了成像技术可用以验证和跟踪这种交付机制。
常规微泡在注入血液后,一旦瞬间破裂,只需一分钟左右就会失去其固有的成像及治疗特性。因此,将微泡转换成纳米粒子使临床医生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可增强药物输送到肿瘤的能力,延长肿瘤可视化过程,以更高的精度治疗癌性肿瘤。
在过去十年中,郑教授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用热、光、声来发现新的方法,以推进多模态成像技术,并创造出将癌症治疗药物直输肿瘤的独特的有机纳米粒子输送平台。郑教授在展望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时期待,新工具或可在视网膜或脑血管的背后形成纳米结构,从而大大拓展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来源:科技日报 冯卫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