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0
选择字号:
南方科技大学等
为揭示北极气候变化提供新视角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青松团队联合国内外团队深入探讨了北太平洋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汽循环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对北极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地表反照率变化,并造成北极地区持续变暖。然而,有科学家指出,北极地区的持续升温不仅与地表反射率变化有关,还与从太平洋到北极地区的水汽输送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北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向极地的热量和水分输送也对北极气候和海冰分布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白令海峡的海洋热量和水分输送对北极变暖的影响可能比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更大,但缺乏长尺度的地质历史数据支持。此外,岁差控制的季风降水是否影响高纬度区的冰盖气候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鉴于此,研究团队利用2013年国际大洋钻探323航次在白令海鲍尔斯海岭区获得的沉积物样品,通过黏土矿物和岩石磁学等多指标方法,重建了过去40万年以来白令海地区的湿度记录。通过对全球气候进行30万年连续模拟,并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向极地输送热量和水分进行动力学分析,他们提出了岁差驱动下的北太平洋高-低纬度水汽循环动力学模式。

该模式刻画了低纬度太平洋向极地地区输送热量和水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一步强调了水汽输送是冰盖生长的先决条件,突出了低纬度驱动在晚更新世冰量扩张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北太平洋极向热量传输对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消退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北极放大”效应的加剧,其对全球气候模式改变和生态系统破坏可能产生了广泛影响。研究不仅为揭示北极气候变化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海洋与气候系统互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542-1

《中国科学报》 (2025-02-2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