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已逐渐变质,有的团队选择旅游景点进行社会实践,变相成为公费旅行;一些学生甚至躲在家中编造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变成变相旅游
今年,在鄂高校组织了1000多支团队奔赴农村、地震灾区或进入各行业进行社会实践。但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团队借“实践”之名选择旅游景点游玩。
“去旅游景点‘实践’现在蛮正常了。”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大二的学生张晶(化名)说,她认识的一个同学,今年暑假去海南进行社会实践,她从网上传回了在景点拍的照片,起名就叫“所谓实践”。“这个‘所谓实践’实际就是去玩,然后顺便‘实践’。”张晶说。
张晶说,学校每年都给各个院系划拨了专门的社会实践经费,学校的团队可以申请补贴,但这个费用去旅游还是不够的,那种去旅游景点实践的还要自掏腰包。
一位同学说:“大一的时候大家对暑期社会实践充满了热情,到了大二就都不愿意去了,特别是不愿意去农村了,他们受不了那个苦。”
为发稿全员“扫荡”媒体
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老师向记者介绍,如果活动被媒体报道,在实践报告答辩时可以加分,所以很多社会实践团队使尽浑身解数,争取在校内以及社会媒体发表活动新闻稿。
武汉某部属高校一男生沈冰(化名)向记者介绍,由于自己是学校宣传部的学生记者,今年参加社会实践后,他三天内赶写了十多篇稿子,不停地投往各个媒体熟悉的记者,希望可以见报。
记者调查发现,每所大学都有几十支、甚至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几乎每一队都有专门的媒体联络员。有人专门负责写稿,有人负责找媒体。队员们动用一切社会关系,找父母或找老师帮忙联系报社记者,希望能发稿。
为什么急着要投稿?有学生坦言:“在评比‘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时,媒体报道与否占了很大的一块分数。学校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投稿,但如果有稿件被媒体录用,可以获得加分。”
参加社会实践也要靠关系
按照规定,每所学校每年都要给各院系划拨一定经费,用于社会实践。由于经费有限,学院一般只扶植一两支队伍,其他想“实践”的同学,只能自己掏腰包。一些学生反映,“公费”实践能参加的学生都是有关系的。
记者了解到,有的学院会在进行社会实践前通知学生,让他们自己组队、选题,再PK决定哪些队伍的实践经费由学院报销;而有的学校则直接找学生会和老师比较熟悉的同学“组队”去参加社会实践。
武汉街道口附近某高校一大三女生说,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几乎从来没有提前告诉过广大学生,每次都是几个学生会的同学参加,其他人一点都不知情。
◇教师点评
旅游、弄虚作假没有意义
“社会实践本意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部分学生社会实践没有达到目的,也可以理解。”某校一位辅导员说。学校并没有强制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每个院系可以自己安排,只要保证可以拿出两篇比较成功的实践报告就行了,因为湖北省每年要评选社会实践奖。“那些送去参奖的报告都比较下工夫,一般由院系领导亲自牵头,确实是去‘实践’了的。至于其他同学,学校也没办法一一核实。”
对此,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孟芳兵说,校方坚决反对学生开展以游玩为主的社会实践,不去“实践”只编纂实践报告、找个章来盖或者做些和实践无关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意义。
孟老师认为,相关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业务指导,引导他们服务社会,学生也应该在这样的活动中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或者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力争将实践活动上升到学术的高度。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