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国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4 11:16:52
选择字号:
评论:大学排行的科学与文化
 
大学排行榜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二是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积20余年的经验,从我国现有对大学排行榜的批判、指责或批评看,大多集中在后者,即有关大学排行榜应用所引的社会反响、社会影响与社会观感。
 
■蒋国华
 
和任何一件新事物诞生之初的遭遇一样,大学排行榜也可以说是“在骂声中成长”的。
 
北大原校长许智宏就说过“排行榜误导公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则更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也有国外大学校长来华访问,如英国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当国内媒体记者追问到她时也说过“大学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无意义”的话;甚至还有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因不满“网大”将其母校排在重点大学综合排行榜第25位,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把深圳“网大”公司告上法庭的。
 
这在美国也不例外,但被“骂”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如果说中国往往表现为自说自话的道德审判,那么,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诸国对大学排行的批评责难基本上表现为严谨理性的学术批评。文献研究表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美国大学排行榜及其以后若干年里,同样受到美国教育界内外广泛的批评与诘难,但主流是与排名有关的数据、指标、权重、分类等可靠性、科学性的批评或探讨。据说,国际驰名的高教权威专家菲利普·阿尔特巴赫、马丁·特罗等都曾对排名指标的科学性发表过意见。
 
尤其具有相映成趣意味的是,自2003年起,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教授领导并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来,的确在国际间反响重大,大到有的国家外交部因上海交大排名涉及该国大学名次而出面与我国外交部交涉的程度;甚至,国际著名杂志《科学》和《自然》也加入进来,对上海交大排名榜依据的数据和指标提出质疑。
 
但是,笔者初略的文献调研表明,尚未发现有国际高教界、学术界和新闻界有对刘念才领导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及其团队进行无休止的“利益驱使”、“利益为先”、“污染空气”之类的抨击文字,更没有挖祖坟式的人身攻击。恰恰相反,均属于严谨理性的学术批评与论争的范畴之内。比如2007年8月24日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该刊资深记者恩森林克题为《谁能给大学排名》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对上海交大排名存在的问题提出商榷,比如像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著名科学家如何计入?诺贝尔奖得主归属之争该如何处置?所占分值又该几何等等。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极大影响到学校的“名次”。
 
但话锋马上转为对这类排行榜的问题与商榷,诸如排名方法和数据有问题;部分大学名次涨落无道理;法国抱怨科学家兼署了国立科研单位的名字,使相关高校相应得分被稀释了等等。文章还特别提到,欧盟委员会已经下令建立“全球多维大学数据库”,以便研制新型大学排名体系;作为拥有800多所大学会员的欧洲大学协会,则计划每年出版一本全球大学排名述评报告,以评估其方法,仔细研讨诸大学排名的涨落。
 
顺便提一下,我国大学排行榜多年来的诸般遭遇中,在去年5月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真正的反例:不再纠缠为道德审判,而是严肃的学术批评。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学评价课题组(以下简称“中科大课题组”)在《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基于公信力视角的大学排名研究——对〈2010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及算法的质疑》论文。在中国大学排行研究界出现了严肃的学术批评的文章,此举非常值得肯定,因为它开辟了新鲜风气。当然,武书连研究员也相应提出了反批评意见。笔者认为,所有这些皆不足为怪,并且深信,在学术的批评和反批评中得到升华的必将是更加科学公正公信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作者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网站总编辑)
 
《中国科学报》 (2013-04-04 第7版 理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