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晴丹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作物,同时也是藏区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然而,在西藏高海拔地区,极端生存条件使得青稞一年只能种一季,大大地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和供给。
日前,西藏首个区外农作物育种基地在云南元谋农作物南繁基地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对西藏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且意义重大。
气候适合育种
青稞俗称裸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西藏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1.5%。青稞抗寒能力强,具有明显的高原区域性。
由于西藏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在拉萨气候条件下每年只能种植一季青稞。现实条件也深深地影响了青稞的育种,青稞在西藏的育种进程相对较长。一般情况下,青稞新品种选育年限需要15到20年,致使青稞良种更新缓慢,严重制约着青稞育种效率和新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为加快西藏青稞等农作物育种进程,解决西藏农作物单季种植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西藏自治区农畜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元谋热坝光热资源优势,在元谋建设了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基地。
“云南元谋的‘天然温室’气候非常适合青稞、小麦等育种。青稞品种的更新换代时间明显缩短。”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唐亚伟介绍。
据了解,云南元谋属于温热带过渡的半干旱地区,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量少,稍高于西藏地区主要作物的生长季节气温,日照充足,适用于我国北方春播地区的麦类作物繁殖加代,被农业部确定为主要南繁基点之一。
1999 年至今,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一直在元谋对青稞南繁加代实践,总结出适合在拉萨加代的方法。
据了解,在拉萨秋季青稞收获后,9月份到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种植,来年3月份收获正好赶上拉萨春季播种。
“在云南元谋,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青稞种植实现了一年两季,育种年限缩短到5至8年。”唐亚伟表示。
标志性工程
把青稞的育种基地搬到元谋,通过加代快速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性青稞、小麦等品种,获得了重大成功,目前已培育出许多青稞新品种和创制新种子。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坚参陪同农业部工作组,曾赴云南省元谋县,检查指导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建设情况,并对基地建设予以充分肯定。
工作组强调该基地的建成会对藏区青稞育种产生历史性的影响,是一项标志性工程。
“国家农业部2013年立项投资2585万元用于基地的科研楼和试验地建设以及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自治区发改委投资800万元用于科技服务楼建设;自治区财政厅投资480万元用于购买基地建设用地。共同筹措资金3865万元,确保了基地的建成使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说。
据悉,该基地的建成,还可以把藏区青稞育种工作者聚集到基地,整合不同育种单位的资源,共同开展青稞育种研究、育种后代材料相互交换和鉴定评价,有利于推动青稞种业创新,更快培育出优质青稞新品种。
同时,该基地科研设施设备先进,专家工作生活设施齐全,可充分利用藏区冬季农闲季节进行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举办培训等。
专家表示,基地的建成为加快青稞新品种选育进程,推进藏区青稞产业增产增效,确保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6-08-10 第6版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