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4/2 9:04:07
选择字号: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科技合作搭建中非友好桥梁

团队在卢旺达开展调研。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从新疆到非洲卢旺达有多远?在很多人心中,这个距离只是概念上的“很远”,而对新疆生地所李兰海课题组的科研人员而言,两地之间的距离意味着转机2~3次,平均每次飞行时间在25小时以上。

从2010年开始,新疆生地所与卢旺达基加利基督复临大学(UNILAK)合作培养第一位博士后。也就是从这时起,李兰海课题组往返新疆和卢旺达,为搭建中非合作桥梁贡献科学力量。

护卫水源安全

卢旺达在东非是人口和经济都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水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条件。近日,针对卢旺达河流水质存在的问题,李兰海课题组开展了系列研究。

李兰海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课题组10多个人投入了这项工作,我们的野外采样工作持续了一年多,总共收集了23条流入基伍湖的河流水样水质指标。”

课题组克服了道路难走、缺乏历史数据等困难,分析了包括悬浮物、浊度、生物需氧量、硝酸盐等水质参数,应用水质指数和河流污染指数,对汇入基伍湖的河流进行了水质的空间分析。同时,结合流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地形和降雨量等资料,他们分析了各流域水质变化的影响要素。

“卢旺达有充足的水源,8%的领土由湖泊构成。但这里一些湖泊、河流和沼泽正面临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威胁,同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缺乏处理,直接排放,影响饮用水源。”李兰海说。

作为一个多丘陵国家,这种地势使得公用水系统的建立尤为困难,全国有25%的人口每天步行取水,每次耗费30分钟到4个小时。与此同时,有限的洁净饮用水同样限制了当地卫生条件,使得类似疟疾等疾病时有发生。

李兰海说:“在首都基加利供应有限的自来水,而广大农村,基本饮用河流、池塘、湖泊等天然水源。这些天然水源缺乏处理,水质差,微生物含量高,各类有毒物质存在,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

课题组通过科研调查,与卢旺达当地的供水公司进行交流洽谈,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引进一些处理技术,切实保护当地的饮水安全。

关注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需求,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议题。位于东非核心地带的卢旺达,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山地国家,素有“千丘之国”的称谓。

李兰海告诉记者,卢旺达地处热带地区,年降水量在600至2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这里雨季暴雨常常导致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评估当地环境条件的脆弱性和滑坡灾害风险,帮助卢旺达建立滑坡风险评估和决策系统,提高当地社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李兰海课题组也展开了系列的科研工作。

2016年,针对卢旺达在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情况,李兰海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方法,走访了与防灾减灾教育相关的卢旺达灾害管理和难民部、卢旺达教育委员会以及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的小学、中学和大学。

他说:“通过调研发现,卢旺达社区抗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教育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受访者的防灾减灾意识也较低。”与此同时,在气候变化和激烈人类活动影响下,卢旺达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愈发频繁和严重。受观测条件和数据积累制约,卢旺达在丘陵山区滑坡发生的时空分布、影响要素以及未来趋势研究方面仍属空白。

基于此,团队也确定了具体的科研思路。他们在调查收集卢旺达历史上的滑坡灾害事件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和线路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利用有限的气象、土壤、植被等观测资料,来验证遥感影像和气候模式数据的适用性,之后利用模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来分析整个研究区降水和植被等特征;结合降水、植被和遥感数据等,研究滑坡灾害的主要影响要素及在各地理单元的滑坡灾害风险程度。

“通过我们的科研工作,可以为卢旺达提出针对性的防御对策,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李兰海说。

共建东非自然资源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退化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变得愈加严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污染、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已成为主要威胁。中国与东非国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国际合作日益增多。

因此,东非自然资源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事。该联合研究中心将与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科研单位展开密切合作,建设成为数据集成、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的东非地区水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自然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李兰海告诉记者,新疆生地所与卢旺达UNILAK自2012年正式开始学术交流和合作,位于卢旺达的实验中心大楼已经完工,联合研究实验室已装备完成,每年接受联合实验室成员国家到新疆短期交流。

李兰海说:“今年我们会为UNILAK培训一些技术人员,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分析技术、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培训。”

目前,新疆生地所为UNILAK举行了多次GIS培训班,并协助UNILAK建立了环境科学硕士点,每年新疆生地所会派出8位研究员到UNILAK进行教学。新疆生地所也招收了来自卢旺达的硕士博士生,对当地灾害早期预警、植被分布、玉米生产力、农业活动对环境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收集了部分气象、水文、水质和遥感影像数据,发表各类论文近20篇。

《中国科学报》 (2018-04-02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