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海教育厅:二十年来在校研究生从70多人增至7300多人 |
|
12月27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梅岩表示,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青海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梅岩介绍,20年来,在教育部和清华、北师大、天大等对口支援高校的支持下,青海高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促进了青海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20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青海普通本专科生培养规模从1.8万人增长到7.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从70多人增长到7300多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2+2”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累计有3800余名学生到对口支援高校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学科建设方面,青海借助对口支援高校优质资源,构建四级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三江源生态”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设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从无到有,达到109个,实现了青海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覆盖,形成了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藏医药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藏文信息处理、民族学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口支援,青海高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4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00余名教师到对口支援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20人增长到88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从11%提高到80%,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极大改善,教师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科研方面,通过对口支援高校的精准帮扶,青海高校获批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字号”科研平台、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的科研经费从2000万元增长到4亿元,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青海基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一批重点研究平台落户青海高校,在盐湖资源开发、光伏能源利用、藏汉双语翻译、包虫病防治、农畜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多项技术空白,青海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