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石培礼等在《功能生态学》(Functional Ecology)和《基础与应用生态学》(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上发表论文“A test of the growth-limitation theory for alpine tree line formation in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taxa of the eastern Himalayas”和“End of Season Carbon Supply Status of Woody Species Near the Treeline in Western China”,从树线植物碳供给的角度揭示了青藏高原不同功能型高山树线的形成机理,对高山树线的温度阈值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成果为高山低温限制树线树木生长的“生长受限”理论提供了有力佐证。
石培礼在他主持的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与瑞士巴塞尔大学Christian Körner教授合作对青藏高原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圆柏属和桦木属近10个树种、4类功能型、目前所知相应属的世界最高树线海拔树木的分布格局、树木更新与气候变化关系及树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多年的研究。青藏高原由于巨大的山体效应(Massenerhebungseffect)分布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树线,呈现从东到西海拔逐渐上升的分布格局,树线树种渐次呈现冷杉-落叶松-云杉-圆柏和桦木过渡的替代规律。树线的温度阈值与世界树线相近,生长季平均温度6.5°C左右,低温是气候树线高度的主要限制因子。树线树木的定居和更新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树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在树木更新密度增加和树木生长受到促进,而很少表现为树线海拔的上升。采用树线交错带树木组织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为指标,揭示了树线数据碳获取和碳利用状况,从机理上阐明了树线并非光合作用受限制导致的碳源不足,而是低温限制了碳源的利用而形成的。这些成果首次对青藏高原不同功能型天然树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