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anomaterials 发布时间:2022/2/25 18:16:39
选择字号:
Nanomaterials: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编委文章 | MDPI 编辑荐读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zU5MDkwMg==&mid=2247506356&idx=

1&sn=86174c16dd223e4ba2592d19fac55786&chksm=c02e15adf7599cbb2fa8b36137e89b637

214989a0dc5a2c08d0b33964c53568d17f6192f574b&token=1478989175&lang=zh_CN#rd

期刊链接:https://www.mdpi.com/journal/Nanomaterials

祝贺

2021年11月16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1年度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名单。名单包括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高被引科学家。其中,中国内地共有935人入选,占比14.2%,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名单中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位于同学科前1%,彰显了其在同行中重要的学术影响力。Nanomaterials 期刊对所有入选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Nanomaterials 期刊有50位编委/客座编辑上榜,其中中国学者与华人学者共有31位,恭喜各位老师!

中国学者与华人学者 (排名不分先后)

江雷 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徐艺军 教授 (福州大学)

于乐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张铁锐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陈双明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冯良珠 副研究员 (苏州大学)

何佳清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赖跃坤 教授 (福州大学)

刘宏 教授 (山东大学)

邱介山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翟天佑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姬广斌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林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时玉萌 教授 (深圳大学)

魏志祥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吴忠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世和 教授 (北京大学)

胡文斌 教授 (天津大学)

潘立坤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宫勇吉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敏 教授 (中南大学)

翟腾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曾海波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范战西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邵宗平 教授 (Curtin University,Australia)

窦乐添 教授 (Purdue University,USA)

王焕庭 教授 (Monash University,Australia)

曹国忠 教授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SA)

王连洲 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Australia)

王伟俊 教授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国外学者 (排名不分先后)

Prof. Dr. Yuri M. Lvov, Louisiana Technical University, USA

Dr. Artem Mishchenko,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Prof. Dr. Seeram Ramakrishn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Prof. Dr. Babak Anasori,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USA

Prof. Dr. Yoshio Bando, King Saud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Prof. Dr. Michael F. Crommi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Prof. Dr. Fedor Jelezko, Ulm University, Germany

Prof. Dr. Rajender S. Varma,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A

Dr. Andres Castellanos-Gomez, King Saud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Prof. Dr. Vijay Kumar Thakur, Taif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Prof. Dr. Jung Ho Kim,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Dr. Yusuke Yamauchi,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Dr. Mauricio Terrones, Penn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Dr. Rafael Luque, King Saud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Dr. Ahmad Fauzi Ismail,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Malaysia

Dr. Abdul Rahman Mohamed,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Malaysia

Dr. Yuri Kivshar,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部分高被引编委文章荐读

王连洲教授团队文章

Surfac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n CH3NH3PbBr3 Hybrid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 by a Grazing E-Beam Irradiation

掠射电子束辐照CH3NH3PbBr3杂化钙钛矿单晶的表面降解机理

Lianzhou Wang et al.

https://doi.org/10.3390/nano10071253

研究混合钙钛矿在电子束辐照下的表面状态对钙钛矿材料的应用很重要,因为许多商业半导体器件都是使用电子束或蚀刻气体进行表面图案处理以实现器件集成和最小化。王连洲教授课题组研究了CH3NH3PbBr3 (MAPbBr3) 单晶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的表面状态。这项研究工作采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技术,将制备的杂化钙钛矿单晶用能量为15 kV的3度掠射电子束辐照10 min。研究发现,电子束辐照MAPbBr3杂化钙钛矿单晶后,其表面会由MAPbBr3变形为MABr、Br2和Pb。气相的MABr和Br2会从表面耗竭,Pb元素保留在钙钛矿表面。在电子束照射下,其表面形成了多晶相和铅金属颗粒。

Seeram Ramakrishna教授团队文章

Smart ECM-Based Electrospun Biomaterials for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基于智能胞外基质的骨骼肌再生电纺生物材料

Seeram Ramakrishna et al.

https://doi.org/10.3390/nano10091781

为了实现能够传递生物信号的仿生系统,从而促进最佳的组织再生,开发用于骨骼肌组织工程的智能再生生物材料是一直以来的挑战。静电纺丝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制造纤维技术,它可以模拟三维微结构排列,甚至可以模仿纳米尺度的细胞外基质纤维的特性。在静电纺丝过程中使用天然和合成聚合物,已被证明在支持细胞功能和粘附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最近,脱细胞细胞外基质 (dECM),一种保留了细胞相关生物学线索的组织非细胞成分,已被评估为实现复合电纺结构的起始生物材料。通过创新的生物分子功能化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纺系统的性能。在众多的生物活性系统构建方法中,由于“点击”反应的模块化、正交性和简单性,“点击”概念在构建生物活性系统中受到了极大关注。在本文中,研究团队概述了目前可用于获得生物功能复合电纺生物材料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适合骨骼肌组织再生的复合电纺生物材料的设计。

Andres Castellanos-Gomez教授团队发文

Long-Term Stabil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Perovskites by Encapsulation with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关于六方氮化硼包封二维钙钛矿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Andres Castellanos-Gomez et al.

https://doi.org/10.3390/nano9081120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迅速降解,限制了其直接适用性。Andres Castellanos-Gomez教授研究团队通过测量荧光、吸光度和荧光寿命,研究了苯乙基铵碘化铅 (PEA2PbI4) 二维钙钛矿在环境条件下的降解。结果表明,用六方氮化硼包封二维钙钛矿可以获得长期的稳定性。未被包封的钙钛矿薄片在数小时内降解,但被包封的钙钛矿至少可以维持稳定三个月。此外,包封还大大提高了激光辐照下的稳定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在光照下耐久性的提高,是深入研究这种材料平台光电特性的关键因素。

Fedor Jelezko教授团队文章

Hyperfine Interactions in the NV-13C Quantum Registers in Diamond Grown from the Azaadamantane Seed

从Azaadamantane种子生长的金刚石NV-13C量子寄存器中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Fedor Jelezko et al.

https://doi.org/10.3390/nano11051303

具有光活性顺磁色心 (NV、SiV、GeV等) 的纳米结构钻石以及与之超精细耦合的位于钻石晶格中的量子存储13C核自旋,是当前新兴量子技术 (量子信息处理、量子传感和计量) 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的创造方法,如电子-核自旋系统,存在色中心电子自旋和13C核自旋相互位置的内在概率性。一种新的自底向上的方法是先在确定的位置合成合适的类金刚石有机分子,其中含有所需的同位素成分,然后利用它们作为金刚石生长的种子,生成宏观金刚石,随后在它们中创建与空位相关的色中心。特别是通过氮杂金刚烷各向异性分子,可以得到具有NV-13C特殊相互排列的耦合自旋系统 (量子寄存器) 金刚石。Fedor Jelezko课题组预测了通过不同同位素取代的由Azaadamantane种子生长的金刚石NV-13C体系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并获得金刚石中NV中心的方向。课题组使用了之前模拟的h终止簇C510[NV]-H252的空间和hfi数据,所获得的数据可用于识别 (并与所使用的种子相关联) 特定的NV-13c自旋系统,例如,在各种NV-13c系统的光学检测磁共振 (ODMR) 光谱中,hfi诱导的NV中心mS = ±1亚能级的分裂是各种NV-13c系统的特征。

Rajender S. Varma教授团队文章

Trimetallic Nanoparticles: Greener Synthesi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三金属纳米粒子:绿色合成及其应用

Rajender S. Varma et al.

https://doi.org/10.3390/nano10091784

纳米颗粒 (NPs) 和多功能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器、光学、太阳能转换、癌症治疗/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三金属NPs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食品包装、生物医学、抗菌和传感作用,与单金属和双金属纳米材料相比,它们保持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水平。因其应用广泛,现已研发出多种制备这些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水热法、微乳液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共沉淀法和微波辅助法。因为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纳米材料通常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迫切需要应用更安全、可再生和廉价的材料,为其设计创新的、组织良好的、环保的、可持续和绿色的合成途径。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三金属NP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进展,以及其环保、可持续的合成制备方法。

Nanomaterials 期刊介绍

主编:Shirley Chi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SA

期刊主题涵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薄膜、涂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 、纳米技术 (合成、表征、模拟等) 以及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 等。

2020 Impact Factor:5.076

2020 CiteScore:5.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2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3 Days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