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19 9:25:20
选择字号:
三问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 有多少亮点值得期待
 
“高校自主招生”在各高校进行改革试点以来,对突破长期大一统的高考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步得到了高校、社会和考生的认可。
 
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一些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政策、措施也引发了争论和质疑,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特殊人才界定与公平录取等方面。社会上一方面希望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方面又担心“潜规则”剥夺普通考生的公平录取权。
 
11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公布之时,人民日报关注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
 
每年的11月份,各高校新一年的自主招生新政策集中出台。
 
2010年,北京大学将试行仅一年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广至全国,清华大学首次推出自主招生试点“双计划”。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一些高校,尽管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纷纷透露,2011年自主招生政策将有重大突破。
 
一方面,自2003年以来,自主招生政策在我国已经走过8个年头,涵盖院校也从几所扩大至80所,在探索“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完善“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努力。
 
另一方面,自主招生的政策自诞生之初,便始终伴随争论和质疑前行。如何破解城乡不公?如何将偏才、怪才真正选拔上来?如何不将制度演变为高校的“掐尖儿”大战?
 
三问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到底有多少惊喜值得期待?
 
一 问
 
如何破解城乡不公
 
【事件回放】
 
清华大学2011年首次针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推行自主招生试点“B计划”。在选拔方式上,申请“B计划”的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参加清华自主招生的初试和复试,但是专家组将对这些学生初试的成绩要求适当放宽,对于通过“B计划”录取的学生,清华大学除按照学校的规定给予经济资助外,还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业和成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自主招生对社会来说,易加剧教育和社会不公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叶赋桂、李越、史静寰等几位老师就曾撰文指出,“目前,各自主招生高校规定的自主招生生源地不同,但基本上都限定在教育发达地区,且在各地区中限定在若干所重点中学。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更完全偏向大城市、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雄厚家庭出身的学生,对农村、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对缺乏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学生极其不公平。”
 
记者了解到,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政策、2003年回归统一高考制度的俄罗斯,就曾饱受“自主招生加剧城乡不公”的诟病。在20世纪末期,俄罗斯自主招生曾导致生源大量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莫斯科大学是莫斯科人的大学”便是当时公众对高等教育存在城乡不公现象的讽刺。
 
宁夏南部山区的家长就曾写信向记者反映,“自主招生要求学生到高校参加冬令营或面试等活动, 地处边远地区, 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路程和费用的限制, 很难进入到大城市参加选拔。经济负担抑制了低收入阶层子女从高等教育获益的可能性。”
 
值得欣喜的是,清华大学2011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已经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考生有所考虑和进行了适当的政策倾斜。北京大学2011年在全国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学和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中,不仅有河北冀州市中学、湖北钟祥市第一中学、湖南湘潭县第一中学、湖南桃源县第一中学、江西丰城中学、云南下关一中、浙江慈溪中学、浙江新昌中学、重庆梁平中学等一批县级及农村中学,也有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西藏拉萨中学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中学。
 
二 问
 
能否真正选拔偏才、怪才
 
【事件回放】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于2008年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并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录取。该消息一经传开就引起一片议论之声。有人说此举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也有力挺派坚信“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真理。
 
记者曾经听闻这样一则老清华的小故事:有一位同学在诗词方面非常有天分,但是他上了清华的物理系,在数学考试的时候他不会答卷,就交了一张白卷上去,上面写了一首诗。判卷老师也是一个晓通文理的大师,他看这首诗之后哈哈大笑,写了四句话,叫“卷是白卷,诗是好诗,人各有志,给他六十”。
 
能否真正将“偏才”“怪才”选拔上来,需要高校的土壤,更需要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和选拔手段。我们看到,除了2006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学校在自主招生方式与手段上,打破常规,以面试成绩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破冰之举”外,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大多数高校依然以高考成绩作为硬指标。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教师常保成就撰文指出,自主招生以高考成绩作为硬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特长生的入围。尽管自主招生政策发布的初衷,是想给予高校一定比例的自主权,可以绕过分数真正地选择“个性”学生,但是在传统的考试方式、内容和评价机制下,显然,自主招生的实施只能是威慑于传统思维“分数是硬道理”,又把统一高考这把“尚方宝剑”抬出来。
 
人民网网友“平凡的世界”在论坛中指出,以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为例,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恐怕必须令那些手握推荐权的校长先行“怪”起来,即不光要求其擦亮一双辨“偏才”“怪才”之眼,更要求其练就一副推“偏才”荐“怪才”之胆,力排众议,敢于让自己一手推荐的人选,既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又经得起历史的考证。
 
当然,也有专家对自主招生纳“偏才”、“怪才”的做法给予冷静的思考和审慎的提醒。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闫广芬就强调:“特别突出”、“特别优秀”、“特别优异”是一些高校对于自主招收优秀考生的要求,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些“特别”的内涵到底是指什么?还需要追问的是谁给出这一“特别”的标准?是谁真正达到了“特别”?如何达到的?又是如何选拔的?当这一系列追问逐渐得以清晰之时,那么一个公正、公平、清晰、多元的各具高校不同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才得以形成,也才能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具有公信力,也才能真正起到这项政策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良性、健康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做保证,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是难以形成的。而没有一个明晰的人才评价体系,自主招生政策的每一步推进或者突破必将带来争议,甚至走向反面。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